15855092588

服务热线: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

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

更新时间:2016-08-20  |  点击率:2229

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开工

2016年8月16日,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以下简称"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开工,*公司副总刘泽洪、江苏省有关*出席工程开工动员会。

  GIL是指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采用金属导电杆输电并将其封闭于接地的金属外壳中,并通过压力气体绝缘。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等显著优点,尤其适合作为高压架空输电方式或电缆送电受限情况下的补充输电技术。

  淮南-南京-上海工程输电线路在江苏苏通大桥上游1公里处过江,并将两回1000千伏GIL敷设于管廊(隧道)穿越长江。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咽喉要道和控制性工程。工程起于北岸(南通)引接站,止于南岸(苏州)引接站,隧道长5530.5米,盾构直径12.1米,是穿越长江大直径、长距离过江隧道之一。总投资约47.63亿元,计划于2019年建成投运。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世界上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1000千伏GIL管线单相长度达5.8公里,两回6相总长约3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zui高、输送容量zui大、技术水平zui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隧道技术难度大。隧道盾构段长5468.5米,盾构直径12.1米,是长江大直径、长距离隧道之一。隧道结构底面标高为-74.83米,水土压力高达0.9兆帕,是目前国内埋深zui深、水压zui高的隧道。江中地质条件复杂,具有高透水性、高密实度、高石英含量等特点,技术难度大,施工挑战高。

  二是GIL可靠性要求高。两回(6相)1000千伏GIL管线电压等级、总长度等方面均为世界之zui,国内外没有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和产品。本工程是世界上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GIL,输送距离长、容量大,GIL位于输电线路中部,工频电压耐受水平高,对GIL可靠性要求高。

  三是建设工期紧。2018年,华东地区有近3000万容量新建特高压直流项目将建成投运,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成为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关键控制点,工程尽早投运,对保障华东地区接受区外来电和电网运行安全至关重要。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区域,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华东的电力供应,确保电网安全,妥善处理好能源需求与环境、民生、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促进该地区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之一,是华东特高压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已建成的皖电东送淮南-浙北-上海工程一起,形成贯穿皖、苏、浙、沪负荷中心的华东特高压环网,工程于2014年4月获国家*核准,并于同年7月全面开工。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合环运行的关键工程,对提高华东地区接纳区外电力能力、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降低华东地区大气污染,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华东地区接受区外来电能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用电量需求大,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不仅能提高华东地区吸纳区外来电的能力,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能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对于优化能源布局,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加快电网升级,构建安全、经济、的现代电网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保障华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不仅可构建坚强的电力交换平台,而且能够为系统提供电压、频率稳定支撑,提高电网承受严重故障后潮流转移能力,是华东多回直流馈入系统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同时还为根本解决长三角地区500千伏短路电流问题创造条件。

  三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采用敷设于管廊隧道中的1000千伏GIL管线穿越长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为特高压、超高压输电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创新和展示意义,将进一步提高国内电工装备制造水平,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我国在世界电网技术和电工装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是有效促  进华东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建设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形成华东特高压受端环网,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不仅能提高华东地区吸纳区外来电的能力,满足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降低华东地区大气污染,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万邦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备案号:皖ICP备13014508号-9 技术支持:智能制造网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181号